一夜情似的内容付费终将远去,“大V经济”还有哪些玩法?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说到 2016 年的创业风口,不得不提“内容创业”。 从 2015 年起至 2017 年,一大批创业公司,自媒体,享受到了这波红利,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几大平台取得的成绩。
不管是从融资额度,还是销售数据,都不难看出“内容付费”在 2016 年的火爆,但是,从今年 3 月底开始,几大平台的订阅专栏打开率都相对降低,许多人都说这次的“内容付费”将迎来了拐点,新榜CEO徐达内也曾公开表达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忧。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将从内容付费的发展说起,从“内容付费”,到“知识付费‘再到“大V经济”,一起看一看“内容付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V”经济还有哪些玩法。 一、微信打赏为内容付费翻开了新的篇章一直以来,用户都有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不管是购买图书,订杂志,还是购买音乐专辑,用户从来不会吝啬对于优秀的内容进行付费。 (图片来源企鹅智酷) 其实,人们缺少的只是在互联网中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其原因有三点:
这几点原因,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得到了改善,可以说微信公众号与微信支付,让用户为内容付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整个交易流程中,用户的所有行为都是主动发生,从关注微信公众号,到点开内容,再到阅读后付费。 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契约关系,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用户手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在内容阅读后的自身评估进行付费。 如果说微信公众号,是初期内容付费最好的场所,那么打赏这则是市场的交易规则。同时也是最好的交易方式。 打赏的机制,让付费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那么用户对于内容的质量则有一定的要求,低劣内容基本不可能直接从用户手中获得利益。 但是,看到“内容付费”这款大蛋糕后,不良心思的人也想从中分一杯羹,那么他们要怎么做呢? “砖家”们给出的答案是,谈升级,改平台,改契约方式。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