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线下“厮杀”,南京、无锡现恶性竞争
8月8日消息,小电科技就正式对外公布,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多家支付平台陆续达成战略合作,用户可以打开微信、支付宝等App扫码支付充电。即日起至9月8日,小电科技在北上广深杭等11大城市同样推出“1分钱充电1小时任性充”活动。 话说回来,这两家“桌面式”充电宝实际上是B2B2C模式。一位从业者表示,商户是链接产品与用户的重要一环,争夺用户的前提就是争夺商家。共享充电宝需要先进入商家,而商户接入一家通常就不会再让同类设施进入了。 因此对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目前阶段要尽快铺设,形成规模化的网络,可以说同类产品的竞争将避无可避。 同行相见,分外眼红? 在同行之间短兵相见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比如早年的百团大战。从2011年的“5000团购大乱斗”,到2014年的不足500家,血腥味也是非常之浓。 比如外卖O2O,在这个领域竞争曾经非常残酷。“你很难想象,这些公司用尽了竞争手段,连线下派发宣传单页这种古老而又被很多互联网公司鄙视的方法他们都重新捡回来了。”业内人爆料说。而这其中,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为了争夺行业老大的地位,厮杀得尤其激烈。 除了线上较量,这两个平台的竞争甚至激烈到了线下斗殴的地步。2014年12月,饿了么官方微信《饿刊》发出一篇名为《美团,请放下拳头,拾起自尊》的文章。该文称,其四川绵阳市场部一位女员工在进行正常地推工作时遭到美团外卖员工无故殴打,致使鼻骨中断。 很快,美团以《搞外卖还是黑社会 饿了么全国多地暴力扫街形同黑社会》一文回敬,指称饿了么多次殴打美团员工。 再说不久前的出行市场之争,同样惨烈。从滴滴与快的的烧钱,红包漫天飞,用户打车不用钱有时还有得赚,到2015年2月双方牵手,老大老二合并,老二的位置又空缺,这时Uber出现了,新一轮的烧钱模式重新开启。 直到去年8月1日,滴滴与Uber宣布牵手,预示着出行市场的烧钱大战也暂时告一段落。 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今年2月,美团在南京试水打车业务的消息传出,一场激烈而紧张的狙击战在南京悄悄展开。 美团打车在今年2月14日正式上线 一位本地司机透露,美团打车上线第二天,多个滴滴司机群里就有滴滴方的运营人员发布通告,任何一名司机都不允许上线美团打车,“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合作。” 为了抓到那些私下上线美团打车的司机,滴滴还派出了员工“钓鱼”。一位即开美团又开优享的南京司机说,他的一个朋友就曾在美团打车上接了一单,“乘客”上来后找话题闲聊,并问他是否同时开滴滴。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个司机第二天就被滴滴下线了。 像这样刺刀见血的竞争在讲究丛林法则的商业市场中比比皆是,一刻也不敢松懈···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