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线下“厮杀”,南京、无锡现恶性竞争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我们的产品在商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竞品私自调换了!”昨晚,创客君接到怪兽充电宝南京市场推广人员小谢的投诉。 “我们的产品在商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竞品私自调换了!”昨晚,创客君接到怪兽充电宝南京市场推广人员小谢的投诉。 其表示,10月10号,在他负责的南京六合一家合作店内监控视频拍摄到一位陌生男子,在店主未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调换了店内已安装的共享充电宝设备。而据店员辨认,调换设备的人员疑似数次上门推广“小电科技”的工作人员。 (监控内,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男子通过手机扫描打开怪兽充电宝,然后环顾四周再迅速蹲下打开行李箱取出物品进行替换) ▲小谢在朋友圈对疑似私自调换设备的“小电科技”表示愤怒,言辞激烈 而创客君在跟小谢进一步深聊后,小谢表示类似情况在充电宝领域并不罕见且手段花样繁多,并提供了系列截图。 比如:设备被恶意张贴其他二维码; 小谢称,无锡怪兽充电宝被盗的也较多,且有破坏充电线的情况。 (无锡某店内监控视频) 创客君进一步关注发现,就在9月29日,街电充电宝在进入郑州市场时,产品竟被知识产权局查扣,理由是涉嫌专利侵权,经过调查,也是竞争对手恶意为之。 (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 在更早些时候,还有新闻曾报道街电高管集体离职事件。 对此,海翼股份发表声明称:竞争对手因为缺乏成熟产品,无视街电员工与街电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以数倍工资和股票等利益恶意挖猎街电员工,导致部分街电成员离职,并驱动这部分员工以不当行为对街电业务造成伤害,更进一步诋毁街电和海翼名誉。 凡此种种,不在少数。 针对此次发现的私自调换商家设备事件,创客君向两家涉事公司进行了进一步求证。 怪兽充电宝表示其现已入住80座城市,其一线的BD人员(也就是地推)与商家的关系比较稳定。加上在运营方面同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得到商家认可,竞争对手无法打入商家因此采取极端手段。 小电科技方面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小电一直处于行业领头地位,在确定视频内容之后,需要进一步内部核实,截止发稿前,未有进一步回应。 共享充电宝已到中场,危机四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街电、来电、小电、HI电、魔宝电源等10多家共享充电企业融资额达10多亿元。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短期从技术上看,电池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移动应用的深入,共享充电宝的产品是有用户价值的。 iiMediaResearch数据也显示,预计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增长率为225.0%。 从成本和损耗来看,共享充电宝作为入口带来的变现的商业模式是比共享单车保险的,但目前的变现途径还太浅,主要包括租赁费用、押金、广告收入、周边产品售卖(数据线),门槛太低,同质化严重。 从今年3月份形成“风口”以来,经过半年的风口沉淀,目前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两极分化的中场:未来好的企业会更好,差的会更差。 10月11日,杭州共享充电宝品牌乐电LeDian通过官方微信正式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并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至于停止运营的具体原因,乐电方面并未公布。乐电也因此被业界视为共享充电业内首家“退赛”企业。 但事实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乐电之前,已经有像河马充电、泡泡充电和小宝充电等“小玩家”悄无声息地出局,只是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到。另外在今年9月,获得光速中国A轮领投的“Hi电”,也曾爆出变相裁员的新闻。 业内专家认为:头半年大家都在拼速度,之后就是考验技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建筑壁垒的重要手段,而这也加快了行业汰弱留强的步伐。 大环境已然如此,在更加细分的领域内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相煎何太急? 资料显示,小电科技成立于2016年12月,在艾媒咨询《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中,来电科技、小电科技、街电科技分列共享充电宝品牌影响力前三位。 不同的是,以上三家的产品基本代表了目前共享充电宝主流的三种类型,一个是机柜大场景,一个是机柜小场景,另一个是桌面小场景。线机一体,不能带走,主要存在餐厅、酒吧等地,以小电的桌用型为代表。 截至目前,小电科技累计完成了近5亿元的融资,其中B轮融资3.5亿元,融资金额远超共享充电宝领域其他创业公司。投资人包括朱啸虎、王刚、腾讯、元璟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等,阵容十分强大。 据悉,小电科技已经在全国完成33个重点城市布局和运营,并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全国140多个城市运营。 再说怪兽充电宝,其入局很晚,直到2017年4月,怪兽充电才获得顺为资本、小米科技等投资机构的数千万元天使融资,得以闯入共享充电宝这个市场。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