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发展的全球概况及启示
金融普惠。特别是对于存在数字鸿沟问题的老年人以及偏远地区的人而言,可以改善其支付的便捷及安全。四是支持公共隐私。现金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匿名,但央行数字货币相对于银行转账,基于其自身的技术特征,可以进一步改进电子支付的匿名性。五是改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新冠肺炎疫情说明了在危机中拥有高效的基础设施,让政府能够迅速将资金转移到公众和企业手中的价值,具有用户身份识别特征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财政转移支付并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资金的用途和用量。 (二)潜在风险 一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计息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特征,计息的CBDC可以立即将政策利率变化传递给央行数字货币的持有人,但这可能加剧与银行去中介化以及使资金流动更加不稳定。二是可能导致银行的去中介化。现金是公众目前获取央行货币的唯一方式,但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会导致公众更多地持有央行数字货币而减少持有银行存款,从而导致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能力和作用弱化,出现银行的去中介化。三是干扰货币主权。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和外国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一个风险是,如果一国国内用户大量使用它们,会导致国内主权货币使用的减少。在极端情况下,这种“数字美元化”(digital dollarisation)可能会导致一种国家货币被另一种国家货币取代,国内中央银行逐渐失去对货币事务的控制。 三、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全球概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21年1月发布一份对全球65家央行截止2020年底各自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86%的受访央行正在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或实验。同时,越来越多的央行正在从研究转向实际的试点。自2020年以来,一直有一个已运行的CBDC,即巴哈马的“沙元”(Sand Dollar)项目。 (一)中国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于2020年8月进行了试点封闭运行,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操作层面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欧盟的重视和警惕。一方面,刺激了美欧加快自身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引发美欧关于中国利用央行数字货币来挑战“美元霸权”的猜测和怀疑。 (二)美国 目前,美联储的波士顿储备分行正在与麻省理工学院数字货币倡议(MIT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合作进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该研究将是开源的,供所有人审查。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参与于了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其传统盟友。2020年10月9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由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和美国央行以及欧洲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研究并完成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础原则与核心特征》研究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动力、价值、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基础原则及核心特征,并对核心特征的技术选择予以阐述。可以看出,整体上,美国高度重视央行数字货币且该领域的研究并未明显落后。 (三)欧盟
欧盟目前尚未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但欧盟已经对央行数字货币在理论、影响及技术实现方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2020年10月,欧盟发布了《数字欧元报告》,对数字欧元予以系统阐述。数字欧元的推出,仅是时间早晚问题,所有理论及技术问题已经被解决。欧盟同样高度重视国际合作,除上述合作项目外,2016年12月,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共同启动“星云项目”(Project Stella),以验证DLT技术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上的概念设计以及现实适用性。截止目前,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就该项目计划已完成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