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咕咚、悦跑圈们盈利难,或许是时候考虑一下"去运动化"了
而在具体形态上,智能硬件这门生意大致可以分为【普适价值】和【极客价值】,所谓普适价值,适用于所有人,明确解决用户痛点的一种价值表现;所谓极客价值,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即可用户的产品。后者与前者相比明显蛋糕要小得多,前者是用户使用价值的实现,后者更像强调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对于运动app而言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以及自身用户情况做出对应的布局。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战略价值,其未来其实有着极高的想象空间的。但相对于运动app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人们对医疗机构往往信任程度会更高一些。因此,与B端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不失为提高自己医疗数据实力的办法。与此同时,借助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健康智能硬件的功能,增加信任度,便与产品的推广。
虽说运动app的健康路还任重道远,但从现在开始进行相关的营销一点都不为过。道格拉斯·霍尔特在其著作《文化战略》中曾经提到,营销机遇往往潜藏于那些游离在主导性文化表述之外的意识形态需求。对于现如今的运动app而言,通过“运动”之外的宣传,其实也是目前增加用户购买欲望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品牌标签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对于运动app而言,完成从运动到健康的品牌认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以金融行业为例,从P2P到互联网金融,再到科技金融,品牌标签变得太快,但在用户认知层面上并不是多买单。因此,趁早通过多种营销手段,逐步改变公众对运动app的认知是品牌“去运动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今后的战略发展奠定品牌基础。 当然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运动app而言,可以选择的路也有很多。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姿态,切勿因为目前这一类型的软件受用户欢迎,平台流量大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让产品成为用户的必需品才是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