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产品看用户心理:豆瓣、贴吧、知乎用户心理与表现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注:作者对豆瓣、贴吧、知乎三个社区的用户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分析,并从中总结了用户心理的共性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社区类产品很多,这里选取了豆瓣、知乎、贴吧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三款产品,除了都有一定代表性外,其玩法、模式有都有很大不同,而这不同背后利用的心理特点是否有着某些共性地方是值得研究的。 一、 豆瓣、贴吧、知乎各自用户群的心理及表现1.1 豆瓣
根据常年混迹豆瓣的观察,豆瓣用户大都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装逼的需要(虚荣、荣誉感) 玩豆瓣的人很容易被贴上小众文艺、小清新的标签,似乎玩豆瓣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虽然真正的文艺青更多是那些有一定文字能力、对生活极度敏感的人,如邓安庆。 2)寻找认同归属感 豆瓣里很多标榜身份的小组,如小组“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还有以兴趣爱好、话题圈起来的小组。现在豆瓣er们通常会标榜自己属于一个 靠吸猫生存下去的一群hin丧的群体。 3)习惯养成 自制力不强,需要他人监督才能坚持下去某件事,如“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提前上床我们一起读书”之类的互助小组。 4)借鉴经验&po经验 如xxx考研经验贴、xx语言学习方法、xxx旅行攻略之类的经验贴。 5)猎奇、空虚、窥探他人隐私 如某些帖子直播自己同性恋爱经历会获得极高的关注和follow。 6)商业目的 现在很多小组里的帖子有发布小广告行为。 7)作为日常社交的补充(隐私) 豆瓣上空间比较自由,一个人也可以high的起来,所以很多玩豆瓣的人对强关系链没有很大需求,更愿意将其作为qq微信微博等一个补充手段,在这里可以发一些比较私密的东西。 8)晒和秀 相册、日志、广播等。 9)获取信息 通常找书找电影会直接来豆瓣看书评和影评,相较而言,豆瓣的评分还存在着一定的可取之处。 1.2 贴吧
以下是在贴吧中观察到的一些常见用户状态(行为及心理)以及表现: 1)获得成就感 2)情绪更容易激动、语言更无下限 贴吧上的某些内容确实没什么下限,各种有颜色的段子;另外容易出现站队、互喷的行为。 3)寻找归属感 可以看到贴吧上各式各样的主题,这些主题以某个事物名词命名,更细分纯粹,用户很容易在这里找到一个有归属感的群体。 4)刷存在感 贴吧相较知乎豆瓣门槛低,且用户量很大,随意发个贴,都能引起围观和评论点赞。 5)明星崇拜(从众) 如EXO鹿晗、掏粪男孩的吧用户基数异常庞大。 6)获取资源、教程 可以看到贴吧里很多资源帖和教程贴,如xxx游戏几级通关教程,xxx视频下载链接。 7)当然不乏一些以商业为目的为主的帖子 1.3、知乎
1)装逼的需要(虚荣、荣誉感) 知乎相对很多问答类社区,还是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逼格(虽然现在玩的人越来越杂),就如从事互联网行业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玩知乎。 2)满足虚荣心 “一觉醒来,竟然有了这么多赞”,“谢xxx邀请”,“满xxx赞爆照”等等可见一斑。 3)获得认同感 能看到某些知友的回答在收到了赞或认同的鼓励后,会去主动优化完善自己的答案,提供更多的观点和依据,就像是遇见懂自己的“知音”会表达更多的想法。 4)知识共享/交流的需要 虽然现在知乎有些杂,但不乏一些干货的存在,很多用户还是比较乐意去知乎上请教一些“专业人士”,毕竟这种知识的获取成本相对而言比较低。 5)晒和秀 在回答他人的问题时,时不时地拿自己个人经验来讲道理,秀一点小优越,传播点正能量。 6)情绪会更激动,站队现象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