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联合CNCF 弥合容器技术与场景化应用间的鸿沟
除基因测序外,边缘计算也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Dan Kohn表示:“CNCF有IoT Edge相关的功能小组,华为也是重要的成员之一,与其他成员一同推动边缘计算的进展。华为现在已经开始在K8s上跑一些边缘计算的东西,这对整个社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华为云技术专家表示,随着IoT、工业物联网等新业务的兴起,海量数据在边缘产生,如果数据就近在边缘处理并及时响应,将给最终用户带来非常好的体验,并减少大量的网络开销,边缘计算因此得到快速发展。边缘计算有三个特点:一是场景碎片化,从网关盒子到DC集群,需要适配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二是轻量化,应用在本地能快速启动和运行,数据能得到快速处理;三是智能化,边缘节点具备一定的智能,可以执行推理任务,并在离线状态下能自主运行。如何从基础设施角度匹配边缘计算负载的要求,华为认为K8s是最好的选择。 华为是业界第一家将K8s延伸至边缘侧的企业,其边缘战略是覆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Intelligent EdgeFabric)满足客户对边缘计算资源的远程管控、数据处理、分析决策、智能化的诉求,能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边缘和云协同的一体化服务。据透露,随着行业拓展的深入,华为云将积极结合客户的场景让更多负载长到K8s上,弥补容器技术与客户场景化应用之间的鸿沟,让云原生无处不在。 云就绪到云原生过渡的几个阶段 2018年,K8s成为容器界的事实标准,云计算的后K8s时代正式到来。Dan Kohn表示,由云原生向纯云原生过渡,需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可以把一些应用容器化;其次,对于完成容器化的应用,把容器放在K8s上编排和执行;第三,可以在现有的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部分转换成云原生的方式来执行,而不是整个应用放在容器上去跑;最后,由专业的云厂商提供云原生应用服务和环境的支持。 除此之外,云原生在人才方面的挑战也十分严峻。Dan Kohn表示,CNCF官方的培训、考试和认证已经开始实现本地化,包括为中国本土提供基于普通话的线上培训课程,在国内进行考试和认证等。同时,在国内也有一些得到基金会认可的云厂商能够提供K8s、微服务和容器相关的技术培训以及实训课程,华为是其中之一,基金会也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能够帮助中国培育出更多云原生相关的技术人才。 最后,华为技术专家表示,除了人才方面的挑战外,K8s云原生的生态还需与微服务生态相结合,因为对于单体应用来说,程序通过快速微服务化后,云原生将变得自然而然,因此微服务和容器,二者在生态上的结合也至关重要。华为在Apache社区开源了其自主创新的微服务项目ServiceComb,希望将微服务变得简单化,零基础入门就能很容易的掌握微服务的意义,让客户把应用微服务化,形成微服务生态后,云原生成功的概率自然更大。 相关阅读 为未来创新打造引擎——虚拟云网络的崛起 云计算发展至今,仍在为安全苦苦挣扎? 英国大区开服,阿里云国际化野心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