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融科技:两大发布,实力开放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新品产上线啦】51CTO播客,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51CTO.com原创稿件】一家银行到底需要几个APP?银行构建这么多数据系统,为什么消费数据的时候却找不到源头?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信贷流程慢,线上风控能力不足,大数据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花了一个多亿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为什么现在立刻要一张数据报表却跑不出来?Core Banking在未来是不是还存在?是否会变成业务能力工厂的形式存在?向零售转型的第一步应该如何迈进?这些都是当今很多银行面临的实际问题。 面对诸多疑惑,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做出了这样的预言: 3、数据将会变成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从现在的流程银行转变为数据银行。数据驱动智能化应用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仅仅把数据存储在大数据系统中当成资产是没有用的。数据被使用被掌握,为应用提供支撑和决策,真正变成数据资产,才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 解读“半径” 半径,代表着覆盖的深度、广度。以体验半径为例,指的是银行在未来触达客户的深度、广度、速度。当银行提供更全面、快捷、高效的服务的时候,客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客户在金融服务的半径上停留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用刘伟光的话来讲,科技在未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每一款金融产品迭代、生产、上线的周期缩短,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所以需要做很多基础架构的改造,更加敏捷的组织架构,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不久的将来,科技会在很多层面逐渐引领业务的发展。 金融业、银行业与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的宽度、广度 、速度,取决于连接的半径,生态半径靠的是银行未来自身的朋友圈,即外部的生态力量。而数字化转型不是靠建某几个IT系统建设而一撮而就的,也不是靠云计算大数据项目驱动的,更多是企业DNA,体制、组织、文化、全方位数字化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所以,管理、组织、创新、保障、资源的方方面面的进程决定了管理半径对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半径长度越长驱动旋转速度越快,于是金融业务迭代的速度就越快。 重要发布: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 据介绍,套件将金融核心业务处理方面技术难度最高的几个组件开放出来,形成一个公共式的业务引擎,包括资金编排、记帐、会计、客户信息、产品合约。通过这些引擎,金融机构可以完成统一资金交换,交易核算分离,热点帐户智能策略,多层次帐户体系、快速产品组合、灵活产品工厂,离在线一体化等传统系统中实现起来难度较高的部分。 所有的引擎对上层的业务屏蔽了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屏蔽了底层数据库、中间件的复杂性,此次发布提出的思路截然不同于当前的金融行业IT系统建设思路和系统架构演进思路。 一方面, 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和应用模块与底层分布式平台的中间件和数据库无缝结合,在提供金融级高可用的同时,支持海量的实时交易处理。同时,给独立应用软件供应商ISV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蚂蚁期望在留出与ISV共创的平台空间,向上叠加更多技术能力,衍生出应对不同业务的变化能力,如果叠加了卡券等能力,就可以支撑信用卡的核心业务;如果叠加了柜面交易,就有可能变成融合线上线下一体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叠加保险行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就可以支持保险的核心业务处理。 未来,无需纠结构建互联网核心还是新核心抑或是某业务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产品能力工厂,实现底层原生的分布式架构,在实现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还包括了蚂蚁的最佳实践,如迁移架构、标准和认证,这些能力已经在蚂蚁内部每天在支撑着各种海量的普惠金融业务。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