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阿里云、谷歌云......偏爱自研云,何为?
思义,就是指从零开始搭建底层构架,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相当艰辛,但成长空间和潜力也更大。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和甲骨文这样的传统数据库公司合作,一方面需要全面开放自己的业务和数据不说,另一方面新时代下互联网公司的快节奏、快响应、快研发、与业务运维并肩开发等特点,已经超越了甲骨文公司等上一代 IT 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机制。而对于开源技术来说,不同的开源数据库只适用于特定的业务场景,由不同的开源社区「各自为战」式主导各自的技术方向,互联网公司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拼接不同的开源数据库到一个大系统中,这无疑也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选择走全面自研的方向,是一种最辛苦却***长期投资价值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稳居头把交椅的阿里云无疑是***的例子。 2007 年是阿里电商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业务的疯狂增长,阿里巴巴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来突破商业的天花板。这让阿里巴巴下定决心要做「云计算」和「数据」的战略。 这时问题就来了:买设备还是自研云计算?这成为阿里巴巴生死攸关的问题。事实上,国外的月亮不会更圆,IBM 等传统硬件商的设备已经难以经受中国几亿量级的考验。 阿里巴巴***还是决定走自研路线,集合整个集团的技术力量做一件大事——自主研发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这个充满想象力名字的背后,包含了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 当然研发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期间,阿里金融作为阿里云的***个客户,陪着阿里云走过了最艰难的试错过程,王坚博士回顾往事时,直言最难的时候,80% 的工程师出走,内外都在质疑,自主研发究竟能不能让阿里云走下去。
对于阿里自研云计算等新一代 IT 技术,马云也曾在采访中说:「网上很多人批评说我被王坚忽悠了,这个云计算要把 5000 台计算机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也没想,从预算、人头、资金,我们一路投,***我们走了出来」。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