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了解一台Linux系统服务器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9月15日技术沙龙 | 与东华软件、AWS、京东金融、饿了么四位大咖探讨精准运维!
到手一个东西,大到汽车,小到手机,除了知道如何使用之外,进一步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们的能力。 那么如何去了解,对于一个人而言我们要去了解他的特长,而对于机器而言,我们要了解的是具体参数,比如汽车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动力。 对于生物信息工作者而言,Linux系统服务器最熟悉不过,那么如何通过简单的命令对Linux服务器进行最快的了解。 【存储空间】df -h df命令作用是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可以用来查看磁盘已被使用多少空间和还剩余多少空间。 而df -h则是以人们易读的方式展示。
Filesystem:代表该文件系统时哪个分区,所以列出的是设备名称。 Mounted on:磁盘挂载的目录,即该磁盘挂载到了哪个目录下面。 【内存】 free -h free命令可以显示Linux系统中空闲的、已用的物理内存及swap内存,及被内核使用的buffer。 一般用free -h方式查看内存占用情况(同样是适于人类阅读)
注解:-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本例中,-buffers/cache的内存数是4.5G,即等于Mem行的 used- buffers - cached),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本例中,+buffers/cache的内存数是121G,即等于Mem行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Swap行数据是交换分区SWAP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内存。当你看见 buffer/cache 的空闲空间低或者 swap 的空闲空间低,说明内存需要升级了。这意味这内存利用率很高。请注意 shared(共享)内存列应该被忽略 ,因为它已经被废弃了。 以上关于free -h的注解,部分参考自https://www.cnblogs.com/kex1n/p/6010496.html。 关于buffers 和cache的解释,来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190832的解释,比较容易懂。 Buffer的核心作用是用来缓冲,缓和冲击。比如你每秒要写100次硬盘,对系统冲击很大,浪费了大量时间在忙着处理开始写和结束写这两件事嘛。用个buffer暂存起来,变成每10秒写一次硬盘,对系统的冲击就很小,写入效率高了。Cache的核心作用是加快取用的速度。比如你一个很复杂的计算做完了,下次还要用结果,就把结果放手边一个好拿的地方存着,下次不用再算了。加快了数据取用的速度。所以,如果你注意关心过存储系统的话,你会发现硬盘的读写缓冲/缓存名称是不一样的,叫write-buffer和read-cache。很明显地说出了两者的区别。 【CPU】 cat /proc/cpuinfo 利用cat查看服务器cpu info
注解:以上三个命令从上自下分别代表①总逻辑CPU数:32;②物理CPU个数:4,这边如果是2就代表着是两路服务器,4则是四路服务器;③每颗物理CPU的核数:8。总逻辑CPU数=物理CPU个数×每颗物理CPU的核数。如果存在超线程技术,那么可以让单核模拟多核心工作,单核心具有两个线程。那么,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每颗物理CPU的核数×超线程数。 【内核|操作系统】 查看内核版本 cat /proc/version | uname -a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