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偷袭微博,微信微博偷师今日头条,潜藏自媒体人几多痛与愁?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1. 多平台分发之痛 据微博大V“@五岳散人”透露,今日头条此次在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后自动同步抓取微博内容,不给钱,而且很可能会在抓取时屏蔽掉那些卖货、推广的微博内容。 今日头条的目的非常明显:试图用最低成本,去充实其微头条内容池、打造其一直缺失的社交化关系链。 在微信公众号涨粉越来越难、打开率不断走低的今天,绝大多数自媒体运营者目前都采取多平台分发策略,希望内容获得更多曝光和转化。 其中面临的一大痛点是:怎么才能性价比最高、最便捷地多平台分发内容? 比如,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如果是手动排版分发到今日头条,不一定能通过审核,文内绝不允许出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及文字推广;如果简单地让机器抓取公号推送内容同步到今日头条,几乎得不到今日头条机器算法的推荐,阅读量很大可能是 0 或个位数。 反过来,如果内容首发今日头条,如果运营者不能在数分钟内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短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就可能被复制黏贴在某些“做号党”的公号率先推送甚至打上原创标,让真正的内容创作者损失巨大。而且,这种跨平台的维权相当困难。 这还是仅仅以两个平台的简单分发为例,如果考虑企鹅号、一点资讯、凤凰号、网易号、搜狐号、大鱼号等更多平台分发,再考虑各平台对标题、图片、摘要等都有各自特殊规定,内容分发的复杂程度和困难还要多,所需人力精力都会成倍增长。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有多平台分发工具,也很方便。不过,第三方提供的多平台分发工具,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解决“针对不同平台特点调整标题及内容”的问题。 内容创作需要成本,分发也需要成本,如果不能建立制度化回报的规则和机制、让内容创作者获得可预期的合理收益,这件事就很难持续下去并形成良性循环,内容的“水化”及“做号党”的兴盛也就成为必然。 2. 内容同质低质之痛 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效仿的是微博;今日头条推出的“悟空问答”,企鹅号推出的“企鹅问答”,效仿的是知乎。 微博改版推出的“热门”频道,微信推出的“看一看”,走的则是今日头条开辟的机器算法分发推荐内容路线。 有观察人士指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社交的加算法,靠算法的做社交,“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也许,平台模式整合能释放出一轮新红利”。 而在这种变化背后,是各平台内容的同质化低质化之痛。 图片源自网络 去中心化分发内容的微信公众号,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内容同质化。知名传媒研究学者辜晓进曾率领研究生团队,对我国 100 多家主流报纸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每天只更新一次的公众号,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即大家都去追逐那些全国热点,最多时一个热点题材同时上了 20 多个公众号的头条。 不仅传统媒体类公号如此,不管什么类型的公号,为了阅读数也在疯狂地追热点蹭热点,但蹭得好蹭得妙的公号凤毛麟角。 同质化会严重损害用户体验,久而久之会降低用户对公号的打开率及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而这种大规模同质化客观上会降低其他内容的曝光机会,对部分内容创作者来说,因此承受了“躺枪”代价。 微信能不能通过“看一看”,高效智能地对公号内容“再次分发”(即除订阅粉丝打开、各种转发带来阅读之外的平台算法推荐分发),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动向。 中心化分发内容的今日头条、半中心化分发内容的微博,则在算法智能分发、在内容和商业实现动态平衡的机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评价,个人认为今日头条的智能算法目前的确走在前面,但它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内容池高中低三个维度内容的比例失衡(注:高中低不意味着质量或价值评判,仅指用户根据自己偏好定性的某种层次)。 这导致很多对高维度内容有刚需的用户,一直对今日头条的内容分发呈现颇有微辞。追根溯源,是今日头条这类补贴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尚未建立起一套明晰、公平、可预期的回报机制,在吸引内容创作者层面做得还不够。如果今日头条能在制度上对内容创作者更加友好一些,未来它应该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微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在信息呈现及商业变现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今年上半年,有很多微博用户都反映:打开微博,看到的前几条甚至十来条,全是各类广告,而自己关注的人发布的信息却很难看到(需点击他们头像进入才能完整浏览)——反过来说,微博上的内容创作者,发布的内容自己粉丝很难看到,这也是巨坑爹的事情。 不过,最近几个月,根据个人体验,微博在这方面的体验有了很大优化和提升。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