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暴富”简史
一样,不断追逐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独角兽。2015 年之后,已经上市的腾讯、百度、阿里已经不是追求暴富的技术高手的第一选择了,前几年风口中的蚂蚁金服、美丽说、蘑菇街,最近几年的滴滴、摩拜单车、熊猫直播、OFO、饿了么、今日头条、拼多多等等才是追求暴富程序员的最爱。 时间来到了 2018 年,这绝对很多程序员的暴富梦梦碎时刻。先是 OFO 、摩拜整个赛道融资难,一个被折价收购,一个在倒闭边缘,后期的资本家们都要亏钱退出,程序员们手上的期权也贬为一张废纸;然后是美丽集团流血上市,让蘑菇街美丽说 8 年波澜壮阔的创业成一个投资人、创始人、员工都被套牢的悲伤故事。(具体文章可以查看历史文章《一个悲伤的股市》) 就在前几天,我跟一个某独角兽的技术大佬聊天,我问他如果时间回到两年前,是否还会从阿里出来加盟这个公司呢?他给我的回答是 NO ,最后还补了一句“怕熬不到公司上市的那天,更怕熬到公司上市的那天后像美丽说老员工那样,期权贬值后价值所剩无几”。 北京塞冬微博关于程序员行业的一段评论,我觉得对我们程序员群体的定位是准确的,那就是收入很高,但是财务自由还很遥远。 互联网增速慢下来以后,就像传统产业一样,积累起许多不上不下的一线骨干或者小leader。 特征是:30-35岁,对标百度t6~t8或者阿里p7~p8。有比较丰富的实操经验,在过去几年的行业高峰期快速成长起来,负责一个小方向,但还没达到真正的“领导层”。收入不错(大几十万~200万)、有一定积蓄和股票(百万数量级),比大部分行业的收入都强得多,但离一线城市的财务自由还很遥远。 如果互联网还能继续高速发展,那就还有把小团队发展成大团队、从大公司小坑跳到新兴公司大坑、让事业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但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不增长、有前景的创业公司不再大规模涌现、已有创业公司的想象力和坑位变少。 就像船在顺水流动,以前不用怎么划也可以开得很快,现在水流慢下来,真正需要上手去划了。但又很难像25岁博士一样紧跟时代前沿(还要得少、干活拼、能熬夜),危机感逐渐降临。 前两年,许多中型公司扩张很快,或多或少都有点”BAT宁有种乎“、“用大数据和AI助力,把业务扩张成生态”的梦想,对算法和AI人才很舍得给,跳槽升职+薪水翻番不少见。 但是慢慢的,生态梦和平台梦破灭,AI也被证明效果有限、回报不高,市场逐渐理性,就出现了现在的行情: 1、滴滴、微博、知乎、小米等中型公司的骨干和小leader大量出来寻求机会,但好坑很少。 2、大公司算法部门越来越追求学术影响力,年轻博士吃香。大公司里赶不上前沿的老员工也和1一样,处于上不去、不好跳、又不敢走的状态。 长此以往,可能就越来越趋向于金融业的感觉: 1、整体上还是“高工资阶层”,比大部分行业的工资都高得多,仍然热门。 2、大公司核心技术部门就像金融业的高层岗位一样,人均产值高,倾向于使用超高学历人才(容易筛选+稳妥),和金融业不同的是,会更重视学术产出、为本部门打造学术和业界影响力。
3、中型公司里也有一些收入不错、更偏业务导向的中高层员工,不再不切实际的追求前沿突破。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