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青岛站长网 (https://www.0532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芯片深陷资本分歧

发布时间:2021-04-17 01:51:3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财务顾问)机构创始人表示,市场上 50% 的机构都在看半导体,这已然成为投资人见面的必聊话题。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FA 科技板块负责人告诉「资本侦探」:有个项目,投资人连创始人的面都没见过,直接发出去 4 亿的 TS(投资意向书)。更多的投资人则为抢


财务顾问)机构创始人表示,市场上 50% 的机构都在看半导体,这已然成为投资人见面的必聊话题。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FA 科技板块负责人告诉「资本侦探」:“有个项目,投资人连创始人的面都没见过,直接发出去 4 亿的 TS(投资意向书)。更多的投资人则为抢不到好项目发愁。”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盛筵刚刚开席后不久,资本阵营里出现了观点分化,市场也悄然起了变化。

  资本不买账了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中国半导体在一级市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多的一年,甚至有投资机构表示要抓住此次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

  一级市场如火如荼,但二级市场显然对这件事多了许多冷思考。近期更是出现了一波芯片概念股的集体下跌,甚至有分析师认为半导体将进入下跌期。

  这种冷静的调整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存量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正在疯狂的解禁。解禁意味着减持的可能性,减持则意味着市场上供给出来的股票变多了。

  一方面是国家大基金。

  1 月 23 日,三大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晶方科技、兆易创新、安集科技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将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减持金额分别为 5.63 亿元、19.78 亿元、3.69 亿元,合计近 30 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减持的原因是国家大基金的投资已进入回收期,现阶段正有序减持回收资金。大基金一期成立于 2014 年 9 月,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等机构,是为扶持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其投资计划为 15 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 5 年,如今资金回笼是正常流程,此后,新设立的大基金二期将继续投资半导体市场。

  当然,大基金的减持还在继续,伴随着企业情况陆续达到大基金的退出要求,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减持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是小非(<5% 的非流通股股东)。“很多 PE 机构赚了钱要「跑路」,导致供给又变多了,估值下压。”

  例如中微公司的小非公告出来清仓式解禁。去年 7 月,中微公司合计约 1.94 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36.27%,24 日公司公告显示置都(上海)投资中心、嘉兴悦橙投资、嘉兴创橙投资等九家原始机构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这九家公司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66%。

  第二,定增进一步增加市场上股票的供给。

  以上文提到的中微公司为例,去年 10 月,中微公司拟定增不超过 8022.93 万股,不超过当前公司总股本的 15%,拟募资总额不超过 100 亿元,用于提高半导体领域产能及科技储备资金。

  中微公司去年的收入 22 亿,定增 100 亿,其发售的定增金额远超于其年收入,提前在大股东手中兑现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对于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芯片设备公司而言,这需要市场不短时间来消化。

  第三,除了已上市的半导体公司,还有数百家半导体公司等着排队审核上市,相当于未来市场上又将新增不少供给。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龙芯、兆芯、海光都有望在 2021 年完成 IPO 上市,这也意味着六大国产 PC 芯片巨头,有一半将会完成 IPO 上市。不过,最近这两个月来,至少有 6 家半导体企业倒在 IPO 的最后关头,比如国人科技、龙迅半导体、锐芯微电子、北京中科、晶上科技、北京芯愿景等。

  对比之下,国内A股的白酒类公司则很少有新股待发,同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