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自动安装可选驱动
在 Starlink 的应用说明里,官方表示服务在 2021 年将迅速向全球市场推广。目前来看,美国其他卫星宽带运营商的收费划分了很多资费等级,且一般有流量上限,而“总比没有好”收费无划分,且没有说明是否有使用上限。 以美国 Viasat Unlimited Silver 25 套餐为例,月费 100 美元,带宽只有 25Mbps,而且还有 60GB 的数据封顶。从纸面上看,Starlink 优势明显。 Starlink 前期一直挂在嘴边的“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入互联网”的口号,让不少人认为它是一个公益项目。但 SpaceX 作为商业公司,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Starlink 在前期的使用场景主要是服务于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由于在这些地方铺设地基互联网的成本极高,且用户偏少,卫星互联网方案成了补充方案。 这种方案提供的是“从无到有”而非“从有到好”的体验,所以“总比没有好”或许还暗含着这层意思。 以同类运营商为例,ViaSat 在美国有 60 万用户,再加上商业服务和政府订单等项目,2020 财年的收入达到了 45 亿美元左右。据《华尔街日报》此前预测,到 2025 年 Starlink 用户将超过 4000 万,带来的收入可达 300 亿美元。 而今年 6 月,SpaceX 宣布与美国军方达成协议,使用 Starlink 卫星群为美国陆军进行通信测试,美国空军和陆军已经在积极探索应用,未来或有数万颗卫星支持作战。 去年马斯克说过,SpaceX 做商业发射每年的收入最多 30 亿美元,而做卫星互联网的话能赚到 300 亿美元。他还表示,“我们相信可以利用 Starlink 获得的收入为星际飞船项目提供资金。” 终点是去火星当总统? 更有意思的是,Twitter 用户 Whole Mars Catalog 扒出了隐藏在 Starlink 测试版中的消费者服务条款。 这条名为《管理法律》(Governing Laws)的条款层,SpaceX 不会遵守地球和月球以外的国际法,而是采用“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自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认为火星是“自由”的,火星殖民地不会承认地球法律。 在这些条款被扒出之前,SpaceX 公布了要在火星周围建造大型卫星互联网的计划,以及在火星上建立不依赖于地球、能够自给自足的城市。SpaceX 表示,Starlink 在地球和月球上的服务将遵守美国加州制定的法律,但在火星或其他殖民航天器上,它不会承认任何基于地球政府的主权。
另外,SpaceX CEO Gwynee Shotwell 还说到,Starlink 是为了未来人们在火星上沟通用所打造的基础设施,“当我们把人们带到火星时,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互相沟通的能力。事实上,我认为在火星周围建造 Starlink 这样的网络更加重要。” 据 SpaceX 的说法,卫星组网可以实现大面积、无死角的信号覆盖,而不像电磁基站会受各种障碍物的阻挡;除了信号广之外,卫星网络的理论速度也比传统网络更快。 未来 Starlink 卫星网络中的每颗卫星都会通过激光连接到其他四颗卫星,使信号能够在真空中以光速的方式传输,比传统光纤的速度快将近 50%。而这整个计划预计需要投入约 100 亿美元。 到去年十月,马斯克成功通过 Starlink 发送了一条 Twitter:“哇,成了!”(Whoa, it worked!!),并表示已能提供天基互联网服务。 截至现在,SpaceX 已经完成了 16 次 Starlink 卫星发射任务,就在 10 月 24 日还刚送了一批卫星上天,现在在轨的卫星数量已经达到了 860 颗。
这些卫星虽然远远不足以覆盖全球,但已经能够为美国西北地区提供网络服务。目前 SpaceX 也正在与华盛顿州偏远地区的组织展开合作。公司目前还正在以每天 6 颗的速度制造卫星,以每月 2-3 批的速度部署卫星星座。 另外,这项服务并非免费。用户首先需要花费 499 美元购买户外天线和路由器,之后每月支付 99 美元服务费。 在 Twitter 上,已经有用户晒出了“买家秀”,天线就像一个被支起来的 UFO,路由是一个多面几何体。 配套的 Starlink App 目前已上架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用户根据应用上的指示安装即可。 其中,Starlink 要求户外天线必须装在空旷的地点(比如屋顶),且天线朝向无遮挡物。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扒出了隐藏在 Starlink 测试版中的消费者服务条款。其中一条提到,火星为“自由星球”,火星殖民地不会承认地球法律。这中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Starlink 并非慈善项目 早在 2015 年,马斯克就提出了建设全球卫星互联网的计划。到了 2018 年 3 月,SpaceX 获得了 FCC 对 Starlink 项目的批准。
SpaceX 计划在 2025 之前在 3 个轨道上先后部署全部 1.2 万颗卫星:首先在 550 千米轨道部署约 1600 颗,然后是在 1150 千米轨道部署约 2800 颗 Ku / Ka 波段卫星,最后是在 340 千米轨道部署约 7500 颗 V 波段卫星。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