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青岛站长网 (https://www.0532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不只是卖药 还有什么算盘?

发布时间:2020-12-03 17:19:1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华为决定在手机行业亲自上阵,本来应当正是海思大展拳脚的好机会。没想到海思却在最应该表现的时候掉了链子。 2009 年,华为推出了第一代手机芯片 K3V1。它的制程可以说是在发布之时就已经落后了。如果说后来的 K3V2 是让华为海思被骂得最惨的芯片,那么 K3V

华为决定在手机行业亲自上阵,本来应当正是海思大展拳脚的好机会。没想到海思却在最应该表现的时候掉了链子。

  2009 年,华为推出了第一代手机芯片 K3V1。它的制程可以说是在发布之时就已经落后了。如果说后来的 K3V2 是让华为海思被骂得最惨的芯片,那么 K3V1 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搭配它的 Huawei C8300 也是无人问津的存在。

  三年后,海思决定再赌一把,它抢在德州仪器和高通的前头,发布了被称为“全球最小的四核 A9 架构处理器”的第二代手机芯片——K3V2。华为关于 K3V2 的宣传片在当时是这么介绍它的:全球顶级四核处理器、高性能与低能耗的完美结合。

  可惜后来的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K3V2 的灾难性设计导致搭配它的手机——从 Mate1、Ascend P2 到 P6 和 D2——一起遭到用户的抱怨和不满。

  如今,去B站上考古宣传片的用户还会用弹幕吐槽:是四颗火球吧。

  从手机到芯片

  2002 年是国内手机市场全面大爆发的一年。那一年,中兴手机从濒临卖掉一跃成为其三大战略业务之一,前前后后赚了 100 多亿元。

  与此同时,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外资品牌凭借着跟中国移动的合作大赚特赚。一个松下 GD88 彩信手机都能卖到 8000 多块,一机难求[1]。

  华为几乎是唯一一个缺席的人。任正非一直觉得“做手机”是跟“搞地产”一样的不务正业,甚至于当年员工提议尽快立项手机项目时,反而招致任正非拍桌暴怒,“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再胡说,谁下岗!”

  不过,随着手机市场打开,加上各路员工的各式旁敲侧击下,习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做思考的任正非,总算同意召开一次关于手机终端的立项讨论。

  一番讨论之后,任正非对负责财务工作的纪平说:“纪平,拿出十亿来做手机。”然后又对房间里其他人说:“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做法和打法都不同,华为公司要专门成立独立的终端公司做手机,独立运作!你们几位筹划一下怎么搞[2]。”

  2003 年 11 月,华为终端公司正式成立。在此后的近 6 年时间里,华为手机业务主要是给运营商做贴牌机,只能勉强称之为初创阶段。而做贴牌机又苦又累还不赚钱,手机一度沦为边缘业务行列。

  此时,摆在华为手机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出售,要么彻底转型。

  紧接着,iPhone 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思路,苹果带来的改变不仅给华为的通信业务带来爆发式增长,也坚定了任正非做手机手机的决心。

  2010 年 12 月,华为手机召开了高级座谈会,在会上,任正非将手机业务升级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把产品重心从低端贴牌机,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端自主品牌,并豪言要做到世界第一[4]。

  从 2B 转向 2C,难度可想而知。在追求机身超薄的 Ascend P1、搭载自研芯片 k3v2 的发热机 Ascent D1 相继遭受市场毒打以后,华为开始真正从工程师式的直男思维转向消费者思维:用美替代工业参数。
 

不过在之前,离成为大哥,雷军始终有小小的那一步之遥。

  

  满腹韬略,却失落金山

  古往今来科技的进步,大多都得丈量好“进”这一步的长度。

  步子小了,显不出你快人一步高人一等,拉不开领先的距离;步子大了,大到竞争对手连同整个配套设施大环境都理解不了了,就只能加速毁灭一步到位。

  做出开创性事业的人都很会拿捏模仿和创新的关系——积极模仿+适度创新。

  一路集各家之长融于各个产品的 Tony 马,照搬 eBay 起家、连余额宝都在模仿 PayPal 的 Jack 马,还有出于谷歌又背靠大树胜于谷歌的 Robin 李,都享受过当行业大哥的风光无限。

  而早早发光、少年即被点将的雷军却因为创新玩砸了金山的一手好牌。

  金山和微软的纠葛已久。1989 年,求伯君写出成名作 WPS 惊艳中关村,此后的几年里 WPS 在国内舍我其谁,因此 1994 年甫一进入中国的行业老大微软就盯上金山,接连出手要收金山和求伯君都被拒绝。

  但友谊的种子还是埋下了,后来这种子还成了金山微软之战中的一颗炸弹。

  后来说到此战惜败原因,金山方面多归结于 1996 年被微软蒙骗签署的格式共享协议,即将自己“具有天然垄断性的”WPS 格式“友好地”向微软开放。那时雷军也没想到,随着操作系统从 DOS 过渡到 Windows 平台,这座兼容并包的友谊的桥梁,竟然把 WPS 的用户悉数送到了微软 Word 门下。

  但“敌人狡猾”的公关口径不能解释所有问题,官方的历史回顾很难不自行斟酌详略。

  即是桥梁,怎么就不能把对方的用户送进来,怎么就是对手占了操作系统更迭的先机?

  问题大概出在天才们的年轻气盛。

  那会儿雷军们看到微软新出的 word5.0 有点东西,WPS 显出落后的苗头,但在国内仍然大卖,于是危机感被国内的大好形势中和不少。

  心高气傲的雷军在 1993 年主推了“盘古计划”,充分自研,搞纯粹创新,一方面进军 Office,要跟上时代,在 DOS 版 WPS 之外做出 Windows 上的 WPS;同时,要用金山皓月打击另一强劲对手“中文之星”;此外,出于国内通用软件老大的义务,金山还想推出一个类似 Excel 的电子表格。

  这一套操作很理想主义,拳打国内脚踢国外,全部安排,搞成了就是大哥。

  但现实骨感。虽然金山已经集中了几乎全国最出色的一批程序员,但宏大又分散的目标和远远超出预估的开发量还是让雷军们措手不及。

  武力实在分散。其中 Windows 的 WPS 就由两个平行组同时研发,分别为沿着 DOS 版移植到 Windows 上和模仿 Word 做全新 WPS 两条路前进。

  在技术方向上,没在投入上体现完全C位 WPS 竟然还忽视了对“所见即所得”用户体验的实现。在 Word 早可以将屏幕编辑结果等同于最终打印结果的时候,Windows 版的 WPS 还停留在字符界面的记事本上。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