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How增长史:深耕10年成就最大的how-to百科网站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创 小哇增长 外贸增长官 增长案例04 最近,小哇关注了一个叫Jack Herrick的大神,他的创业故事让我感触良多,让我懂得一个坚持初心的人是如何收获丰厚回报的。 如果你从事外贸或跨境生意就会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教程都是围绕独立站+Facebook引流的玩法,为什么这个比较流行?因为它的变现流程特别快。 但是Jack的商业模式却很单纯,就是打造高质量的教程文章,获取搜索引擎自然流量,简称SEO。 Jack经手的网站有两个,你有可能也听说过: eHow[1] and Wikihow[2]。 对于他建立两家公司的方法和心态,小哇学到了很多,希望你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 eHow的起源 其实Jack并不是eHow的创始人。 eHow成立于1998年,那时候谷歌才刚刚出生,很多90后都在上小学。 eHow一开始的目标不是为了打造一个细分网站,而像早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它被风险投资看好,且在短时间内拥有200多名员工。 风险投资公司投入了36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包括当时顶级的风投公司 Hummer Winblad (HW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和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位于旧金山)。 eHow为什么受欢迎 当时互联网还年轻,不像现在这么拥挤。 如今,“how-to”类的网站已经数不胜数了,但20年前可不一样,专门制作分享“how-to”的网站可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点子。 在1999到2000年,eHow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由于巨大的流量和关注,eHow得到了大量网站的高权重外链。 犯下大错误 网站创始人屏蔽了Google爬取他们的网站,这个做法现在看来很蠢,但是你要知道,1998年Google刚刚成立,没有人能知道Google未来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搜索引擎。 eHow的团队觉得让Google爬取网站只会让更多的人去访问Google,从而造成访客丢失,因此他们全面屏蔽了Google。 所以聪明的你应该能猜到,eHow后面将会怎么样。虽然他们拥有巨大的流量和关注,但是在Google上没有排名。 互联网泡沫的最终幻灭 屏蔽Google的下场就是,2003年他们申请了破产。不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运营成本太高。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广告业的CPM神话也随之消亡(CPM是指广告的千次展示)。 曾经12美元的CPM广告降到了0.12美元,也就是说eHow的收益暴跌100倍。 为了获取更多收益,他们采用了按次计费的模式,访客必须支付后才能阅读完整的文章内容。 如果访客没有支付,网页就会跳出一个注册弹窗,只有付钱之后才能继续。 试想一下,当你在网站搜索一篇如何切土豆的文章,点击进去之后,跳出个弹窗告诉你需要付10块钱才能观看完整文章,大部分人的反应就是立马关闭网页并且骂一句“沙雕”。 所以,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留住用户,而是在赶走访客。 到了2004年,eHow每个月的访客只有40,000个,而之前可能是这个数据的几千倍。 Jack买下eHow Jack关注eHow好几年了,他很喜欢这个网站的模式,也特别想要打造同样的商业模式。 他尝试打电话给创始人,想问一下能否收购eHow,没想到很快就用10万美元买下了。 今天,我们利用ahrefs.com工具查看了eHow的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eHow的月访问在100万左右,收入是30多万美金。 看到eHow今天的数据,回想起当初用10万美金收购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对于当时的Jack来说,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因为那时eHow已经是垂死状态了,Jack的风险投资朋友也建议他不要买这个网站。 而且,10万美金在当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本来Jack是计划用这笔钱来买房子的。 用买房的钱去购买一个破产的网站,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风险。 但是Jack对这个网站非常有信心,所以他下定决心收购。 当然结果是喜人的: eHow流量暴涨,实现盈利 接管eHow后,Jack做了三件事: •移除所有屏蔽Google的代码•关闭烦人的注册登陆•选择一个更简单的盈利策略: Google Adsense 几年之内,网站每月的访问量增长到了550万,并且再次实现了盈利。 Adsense在2003年首次公开发行,Jack 抓住了这个好时机。 请记住,那是在2003年,当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成百上千的广告网络。 Adsense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在网站插入一段代码,它就会在每个页面上自动展示相关的广告。 不过,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 运行eHow时遇到的困难 随着流量的增长,Jack意识到eHow的运营模式正在偏离他的预期,他无法再继续使用这种模式运行下去。eHow正在变成一个内容农场。 内容农场是指为了网站获取更多的广告收益,创作了很多低质量的文章,就像一个农场一样,鸡鸭鱼鹅牛羊猪,什么都有。 Jack的目标是创造世界上最好的“how-to”指南。但随着网站上一篇篇文章的发布,他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eHow把文章外包给了很多写手,价格一般都不高,由于写手比较庞杂,文章质量参差不齐 ,网站很快就充满了空洞、无意义的内容。 虽然eHow的流量很不错,而且也实现了盈利,赚了不少钱,但是从长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不过Jack并没有试图改变eHow的运作结构,而是决定开始一个新的网站。 WikiHow的诞生 2004年,Jack创建了一个新的网站——Wikihow.com ,一个只有高质量内容的“how-to”网站。 Jack认为这个网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有自己对梦想的坚持,那就是创造出世界上最好的“how-to”指南网站。 eHow的结局 - 再次出售 Jack决心卖掉eHow,正好一家上市公司——Demand Media看中了eHow。 Demand Media是全球最大的Adsense发行商之一,也是很多站长的金主。 实际上他们是利用内容农场模式分发广告,早在2006年成立之初,他们就制定了自己的商业策略: 利用算法分析Google搜索结果,得出最热门的内容,然后低价外包写作相关话题,从而获取流量。 然后利用手上高权重的域名,给新文章提供外链,能快速提升文章排名。 这个模式现在看来很熟悉,也就是我们知道的Private Blog Network,简称PBN。 为了打造PBN,就要收购更多的高权重网站,这也是他们看上eHow的原因。 Jack卖掉 Ehow,是为了可以全心专注于WikiHow。并且卖网站的这笔钱能给他带来财务上的安全感,让他在运行WikiHow时无需顾虑钱的问题。 Demand Media在购买 eHow 时就知道了WikiHow,但他们并不认为WikiHow是一个威胁。 因为WikiHow和eHow的模式不同,他们反而觉得WikiHow没什么吸引力。 eHow和WikiHow的区别 内容来源不同 eHow的内容是购买的。他们付给作家和自由职业者一小笔费用,为他们写文章。 WikiHow的内容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站上添加和编辑文章。创作者凭借对开源网站的热情,不断地给WikiHow贡献文章。 内容质量不同 WikiHow注重文章质量,目标是成为最权威的百科类网站。 WikiHow的编辑和校对人员会经常对文章进行修改升级,这是类似eHow的内容农场很难模仿的一个特性。 另外,WikiHow的所有图片都是手工绘制,统一风格,这也是WikiHow高质量内容的一个重要体现。 公司规模不同 Wikihow是一家只有24名员工的小公司,而一些拥有类似Alexa排名的网站可能有几百名员工。 为什么会有人免费提供文章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