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猎豹AI战略:他们为何要开放全自研技术链条?
另一方面,正如同“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所揭示的真相,技术集合型机器人看似是更聪明的选择,但往往也是更“危险”的选。要知道,尽管科技世界每天都在发生跨界混搭的故事,但由核心技术驱动的产业链控制力,永远都是真实存在的壁垒——相比集成商在关键卡口受制于人的可能,全自研,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是一种更主动,更安全的策略,对于颇具野心的猎豹而言,这种策略能在未来机器人国际竞逐中集聚更大势能。 当然,正如同猎户语音OS所展示的那样,掌握核心科技,并不意味着猎豹选择封闭。 其实我一直觉得,当人工智能这种“基础设施级”技术来临,开放生态或许是大公司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亚马逊,谷歌,微软,还是国内的BAT,都将建立网络视作最重要的战略模式,无一不在比拼技术开放能力和连接设备数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构建的价值网络越大,依附其中的资源越多,他们自身的获益也会越多。 基于相似的逻辑,在新秩序尚未建立的机器人市场,猎豹也试图凭借先发优势构建生态,宣布将猎户机器人平台Orion OS全部对外开放——傅盛还特意强调,与其他公司的开放不同,Orion OS要做到“真开放”,会将所有技术能力对开发者公开。 事实上,猎户语音OS过去一年的迅猛增长,已经凸显出猎豹和猎户星空角色分工的力量:猎户负责核心技术的研发,猎豹负责通过产品思维将技术场景化落地——你完全可以想象,这种合作未来会向空气净化器,翻译机等更多领域渗透,赋能更多硬件合作伙伴。 总之,2018年是猎豹业务的转型年,这只猎豹能跑多远,能为整个AI硬件市场带去怎样的惊喜,都值得我们静候佳音。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