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年前iPhone发布会中,我们能学到什么营销技巧?
Scope是一种全新的漱口液,相比于其他的漱口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味道比较好”。 而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它只用了两个字,就彻底破坏了具有“去口臭之王”称号的李施德林(当时的领导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药味”。 然后一举夺得了市场第二的位置,几乎与李施德林平分秋色。 说到这,其实我一直在想: 加多宝一直宣称自己具有“防上火”的功能,但这个定位真的非常牢固吗?如果出一款新的饮品,继续主打“防上火”的功效,是否一定没戏呢?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加多宝还是王老吉,它们的配方里都含有“白砂糖”,而且肯定放了不少,不然怎么会这么甜… 而一款新的“防上火”饮料,是否可以利用“加多宝们”的这一特点,将它们定位成“糖水”,然后针对性的打出口号——你真的以为,喝一罐糖水,就不怕上火了? (当然,这个方案能成功的前提之一是:人们对“防上火”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大) 3.其实道理都一样其实,不管是“类比熟悉的事物”,还是“给竞争对手定位”,这在本质上其实都是类似的——利用人们「已有」的认知。 只不过,前者的意思是“我像XX一样好”,而后者是“我可不像YY一样差”。 如果一张图概括,那就是: 注:XX和YY都是「已有」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方式,都非常有效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具有两个特征:1.储存空间小 2.压缩能力强 1)储存空间小 虽然大脑与电脑一样,都具有“储存信息”的功能,但与电脑相比,人类的大脑只能储存约1G的信息;而电脑则能轻松达到好几百个G。 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向自己的大脑中,塞入太多「陌生」的信息。 比如上文提到的iPhone, 37 克饱和脂肪,崂山杏,Scope漱口水,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信息。 2)超强的压缩&解压能力 IBM曾经用“红杉”超级计算机模拟过人类大脑的运算,想测试其速度。结果还是输给了正常人类的大脑,二者的速度相差了上千倍。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储存空间这么小,却能产生如此之快的运算速度呢? 这是因为:大脑具有超强的压缩能力——它可以把一张千万级像素的照片(比如肉眼看到的画面),压缩到只有几个字节的大小。 而当我们需要调出这张照片的时候,就能根据这几个字节,“有损耗的”还原出当时的各种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 之前我们说的“新产品”,其实就相当于这里的“照片”;而“已有的认知”,就是指这里的“几个字节”,更确切的说,是“已经压缩好了的那几个字节”。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照片”压缩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归类的过程,这是非常耗费脑力的。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讨厌学习? 而脑补就不一样了,谁都能轻易的“想当然”… 因此,如果你要让别人接受一个新信息,就别再要求别人进行“压缩”了,而只需要他根据已有的信息,自己脑补一下就行,这样轻松得多。
当然,正如上文所言,脑补的过程的是有损耗的。 因此,它会丧失一定的准确性。 比如iPhone,它并不完全是iPod+手机+上网设备,它还有其他的功能;而崂山杏的口感,与水蜜桃比起来,肯定也有一定的区别… 不过,这并不是大问题。 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新产品上市,最重要的是“快速建立认知”,而不是“准确建立认知”。 作者:小云兄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牌圈圈(ID:Brand-Circle)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