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风暴”下的暴风阴影,被冯鑫遗失的两年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钛媒体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走访和梳理了暴风集团、TV、VR、体育等各条业务线,并与冯鑫进行了一场超过六小时的长谈——暴风业务结构和资金链是否健康,乐视危机究竟对它们产生了多大影响?冯鑫如何评价贾跃亭?——我们试图深度还原暴风集团上市后遗失的这两年。 钛媒体记者 苏建勋 唐植潇 /文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像贾跃亭了?” 见到钛媒体记者时,冯鑫盘腿坐在办公室的长椅上,面前的烟灰缸很快被塞满。从 7 月中旬至今,这位暴风集团的创始人再次成为焦点。“乐视学徒、缩小版乐视、贾跃亭的崇拜者……”,相似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但最终又会指向一个核心疑问:暴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乐视,而冯鑫又是否成为下一个贾跃亭? 这种带有破坏性的“绑定”甚至让冯鑫产生了自我怀疑。在他的印象里,早在 2016 年 5 月“乐视生态”模式扬名之际,他就与暴风负责市场公关的团队强调:“我们不要和乐视有任何关系。”;可在两个星期前,冯鑫再次让员工搜罗此前的公开资料,试图发掘暴风与乐视的关联产生根源,却发现所有的舆论在一开始就将两家公司钉在一起。 在外界将暴风与乐视,冯鑫与贾跃亭“亲密”类比的长达两年里,冯鑫都没有所谓,甚至无所作为;在暴风上市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唯一的一次定增机会被证监会否决,冯鑫也错失了为暴风融资的最佳时机,只能一次次扩大自己质押股份担保的比例,换取暴风系的战略扩张…… 直到当下,乐视大厦倾然倒塌,乐视系各线告急暴露出巨大的窟窿,整个暴风团队才深刻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其各条业务线也都在资本市场遭到了股东和潜在股东关于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的诘问。 表面看,不论是公司的运行轨迹还是创始人的言行,暴风与乐视都看似有着诸多相似:
种种外在与内在的联系,让暴风与乐视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从去年年末至今,乐视引以为傲的“生态”体系爆发出一轮又一轮的危机之后,有着相似布局的暴风也遭到了舆论检视。 钛媒体曾以《乐视会像德隆一样大崩盘吗?》与《乐视的致命命门,是疯狂的关联交易》两篇深度文章,在全行业首度揭开了乐视迷雾。近日,我们又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深度走访和梳理了暴风集团、TV、VR、体育等各条业务线,并与冯鑫进行了一场超过六小时的长谈——暴风业务结构和资金链是否健康,乐视危机究竟对它们产生了多大影响?冯鑫如何评价贾跃亭?——我们试图还原暴风集团上市后遗失的这两年,也从业务结构、关联交易、投融资情况、负债率等四个核心纬度,重新审视暴风VS乐视的同与不同。 整体来说,相比乐视眼花缭乱的关联交易和复杂的资本杠杆、巨额烧钱战线,暴风在投融资、关联交易和战略布局上的操作相对的确要简单很多,也较为直观,与乐视模式有着清晰的界限;然而,暴风所面临的挑战又不仅于此,我们不妨将暴风体系来一次大“透视”。 乐视异同“20. 2 元、67. 1 亿”。这是暴风在 7 月 19 日宣布停牌时的股价和市值,一年半以前,这个数字曾达到 327 元与 369 亿。 暴风在 2016 年取得的业绩同样令人担忧。根据暴风集团在今年 3 月披露的 2016 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6. 47 亿元,同比增长152.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757 万元,较上年下降31%。 市值上的巨大跌幅、上市后第一年录得亏损的业绩、加上冯鑫本人出现的连续股权质押行为,有关暴风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开始喧嚣直上。 总的来说,整个暴风集团可以分为“上市系”与“非上市系”两个体系。其中,由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且参股比例达到20%以上的“上市系”公司分别是:暴风电视的主体公司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统帅或暴风 TV”,暴风集团参股27.3%);暴风秀场的主体公司北京风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风秀”,暴风集团参股46%);暴风影视的主体公司暴风影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暴风影业”,暴风集团参股35%)。 “非上市系”中,除了北京魔镜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暴风魔镜”),还包括暴风体育的主体公司暴风体育(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暴风体育”,暴风集团参股17.87%,为第二大股东)。 1、 业务战线:少了手机和汽车的暴风 从布局来看,乐视与暴风同为视频业务起家,之后在电视、体育、金融、影业等领域都有所交集。不同在于暴风上市之后,布局的业务以视频相关的“新屏幕”为核心,从而延伸出 VR 与电视业务;乐视则进入了手机、电视、汽车等诸多领域。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