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AI”利出一孔,深解百度营收增长的新引擎
不能落地的人工智能没有资格谈论价值,无法产生商业价值的技术注定是空中楼阁。深谙个中道理的百度智能云,不仅要验证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还在通过“产业智能联盟”等形式加速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规模化落地。 03 产业智能化的新起点 需要承认的是,现阶段百度智能云及相关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还不太高,却不应该低估百度之于产业智能化的野心。 李彦宏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智能经济”的概念,指出数字经济在经历了从PC的发明和普及,到PC物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并判断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改变IT基础设施、催生出很多新业态。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也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都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而每一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时,驱动它的核心技术就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的特点。” 诚然,无论是出于对商业趋势的预判,还是基于技术迭代升级的必然结果,加速产业智能化都将是百度的使命。隐藏在财报背后的,无疑正是百度“云+AI”向行业纵深挺进的信心和决心。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结论,同样可以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落地场景上看,百度智能云在工业质检、金融创新、智能城市等领域动作频频,并且已经找到了规模化复制的路径。 以百度和东软联合打造的“云智未来城市”为例,该方案构建了1个横向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10个纵向的重点领域应用,几乎覆盖了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治理的所有场景。百度扮演的其实是智慧底座和智能中台的角色,通过云边端一体化的新计算服务,将全栈的AI能力输送给东软等合作伙伴。技术起家的百度回到了自己擅长的技术赛道,打造一片智能化的沃土,让合作伙伴们自由开垦。 从技术蓄能来讲,百度的CTO体系早已扎根到产业实践中,为开发者们打磨“趁手利器”,提供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动力。 可以引证的是,集深度学习核心框架、基础模型库、端到端开发套件、工具组件和服务平台于一体的飞桨,累计服务了150多万开发者,同时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针对不同圈层的开发者进行人才培养;升级到5.0的百度大脑,在算法突破、计算架构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AI算法、计算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被外界称之为软硬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除了面向开发者,这些技术能力还将融合云计算转化为生产力。 三年前人们提到人工智能的时候,多半还会和围棋联系在一起。如今不少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敲开智能化大门,让人工智能走入产业智能化阶段。百度等玩家们向行业纵深挺进时,改变的不只是自身的业务结构,也为外界提供了重新认识产业智能化的新起点。 04 写在最后 有如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提到的:“这是一个技术价值再度闪耀的时代,而技术创新就是一次伟大的冒险,我们付出100倍的努力,取得10倍的优势,方可领先1步。但是,大胆创新胜过平庸保守,所有创造商业奇迹的公司,都是因为他们生而不同。” 如今百度在“云+AI”赛道上的投入初见成效,技术价值的再度闪耀似乎指日可待。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