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的死亡与反思:以“虚”代“实”的惨痛教训
吴思伟的“利益共同体“的组成方式是:“与政府搞合作搞联营,因为药政部门每个月都要搞宣传,它宣传我出经费,跟它一起协办,采用各种形式。与工商行政部门,每年广告法的宣传我都出钱,由他们去操作,劳务费等都搭进去,我们协助进行广告法宣传,钱怎样花都是你自己的事,费用我们全包。必须建立与这些部门单位间的良好关系,然后再建立个人间的良好关系,如果这些工作做不好,就不要想做任何事情。” 从此可以看出,三株这个不安分的企业,在不规范的市场,用不规范的做法,力求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功。 组织架构之“虚” 吴氏父子建立了一个中国除邮政网外最大的营销网络,据称,在鼎盛时期,三株在全国所有巨大型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多达600家子公司,在县、乡、镇设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营销人员总数超过了15万。 看上去,三株的营销铁流浩浩荡荡,实际上却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在下属机构甚至出现一部电话三个人管的怪现象。 超常规发展之“虚” 超常规的发展目标,超常规的增长速度,又反过来诱发企业家的雄心超常规膨胀。1994年8月三株提出的经营目标是一年内销售1亿元,第二年保3争5,第三年保9争16,可是,转眼到了1995年,三株的目标突然放大了上百倍。 《人民日版》曾经刊出三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目标是:1995年达到16亿元至20亿元,发展速度为1,600%—2,000%;1996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00%,达到100亿元;1997年速度“回落”到200%,达到300亿元;1998年速度“回落”到100%,达到600亿元;1999年的速度增长,争取900亿元。 这一连串的“增长” 和“回落”,赫然以新闻和专题报道的方式刊登在中国最显著的新闻媒体上,它所带来的是令人晕眩的惊诧。 或许正是为了实现这些惊人的目标,三株“向前切入销售,向后切入科研”, 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在吴炳新的设想中,三株应该走的道路是,首先研制出一个成功的拳头产品,并为此设计出一套全新理论,以产品加理念铺开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在网络四处蔓延的同时,不断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产品,填装进这个网络之中;待每个新产品成熟后,又裂变出一个个子系统;最终形成“大医药大保健”的产业格局,把三株建设成一个不衰的“日不落生物制品王国”。 好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黄粱美梦”,好一个幻想中的“日不落帝国”。 任何宏伟设想都是无所谓对与错的,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成功了便是对的,失败了则是错的。1997年,三株一口气吞下20多家制药厂,投资超过5亿元,之后又计划再上一个饮料厂。 但无数经验证明,一个成长过快的企业,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团队,如同一队为了利益而啸聚在一起的“强人”,他们振臂高呼冲向大江南北,迅速地抢夺到了巨大的财富之后,然后便不可避免地一哄而散各奔前程。在三株的4年鼎盛期,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经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因为销售三株产品发了大财、中财、小财,可是作为三株企业,却缺少真正的维护者,始终没有来得及培养起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精神。 最终,支撑企业运转的,仅仅是企业家本人的毅力、企业家本人的商业智慧和人格感召,仅此而已。 巨厦轰塌 三株鼎盛于1996年,但两年后,这个巨厦轰然倒塌。 引爆点是一个湖南老汉的命案。1996年,湖南常德汉寿县的退休老船工陈老伯在三株“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广告打动下,花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据陈老伯家人介绍,患有老年性尿频症的陈老伯服用了两瓶口服液后夜尿减少,饭量增多,但一停用又旧病复发,当服用到三到四瓶时,老伯出现遍体红肿,全身瘙痒的症状,第八瓶服下,老伯全身溃烂,脓水流淌不止。6月23日,老伯被送到县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此后病情不断反复,于9月3日死亡。 陈老伯死后,其家人一纸诉状,把三株告到了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 当时,三株口服液红遍全中国,湖南命案传播还不像今天的网络社交媒体传播那么广泛和迅速。但到了1997年年底,案件突然峰回路转,出现了戏剧性的高潮。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陈老伯尚未服用的两瓶口服液送至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报告称: “未检出双歧杆菌等活菌;豚鼠过敏试验阳性;小鼠安全毒性试验阳性并经病理检查,心、肺、肝、脾和胸腺均有病理改变。该检品为不合格制品。” 据此报告,1998年3月31日,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三株公司败诉的一审判决,要求三株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 “吃死人”的新闻对一家完全依靠信誉和质量来支撑品牌的保健品公司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从1998年4月下旬开始,三株的全国销售额急剧下滑,月销售额从数亿元一下子跌到不足1,000万元。从4月到7月,企业全部亏损,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家工厂停产,6,000名员工放假回家,口服液库存积压达2,400万瓶,相当于市场价值7亿元。 三株如同一位内功虚弱的“强人”,仅仅遭遇轻轻一击,便委顿失神,陷入了可怕的“病危期”。 而昔日那些对三株的作风和做法敢怒不敢言的同行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一股前所未有的“墙倒众人推”的怒潮汹涌而来。 套用王朔小说之言,三株这是“过把瘾就死”。 关键时刻,三株公司极尽挽救危机局面之能事,终于在1999年4月拿到了从陈老伯命案中“胜出”的判决。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说:现有证据不能认定陈老伯死亡与三株口服液的因果关系,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改判,撤销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驳回三位原审原告的诉讼请求......据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专业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和学术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毒、功效确切、质量可靠的高科技产品。 当然,这是一个太过迟来的“胜出”。对于已经陷入深渊万劫不复的三株来说,它除了能够证明自己在陈老伯命案中的确是清白无辜的之外,已不再能够说明什么了。此时的三株,200多个子公司停业,几乎所有的工作站和办事处处于关闭状态。吴炳新痛言,一起不明不白的的官司,让三株损失了数十亿元。 市场仅相信事实,这是永恒的真理。但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年销售额高达80亿元的企业,怎么会那么脆弱,那么轻易地就被消费纠纷案打败?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