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7轮融资 ofo和摩拜们的江湖
2016年9月,四川会馆。戴威的生日会上,张严琪随朋友一同参加,是两人的第一次碰面。张严琪回忆,“我预期戴威应该是90后的模样,没想到很成熟,沟通起来很顺畅。更重要的是,我对共享单车这个行业感兴趣,两人的思维方式很像,如果我来做的话也会那么做。”闲聊下来,两人有很多一拍即合的感觉。 彼时,滴滴、优步中国合并不久,张严琪正在滴滴负责汽车后市场业务。但他很快发现,这个领域不足以让他感到兴奋。有了加入ofo的想法,张严琪征求程维的意见,“程维对年轻人创业都是抱着支持的态度的。”当时,滴滴投资ofo还未敲定。在张严琪看来,“这是一个巧合”。 当被问及从滴滴到ofo的原因时,张严琪说了四点,“共享单车未来的市场规模和战斗规模将超过滴滴和优步中国;平台型的商业模式很有想象力;创始团队的理念很专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是我很认同的;戴威对数字很敏感,所有商业决定都是数字驱动的。” 加盟ofo,也符合张严琪“开拓者”的风格。“我更多的感受是一种兴奋,比如你明天有一场演出,有可能会忘词,但是你还是很兴奋,因为你并不知道观众会怎么样,你只知道你有一个Show,这个Show没有人看过。这是一种隐隐约约的兴奋。”除了自己的兴奋感,张严琪还带来了优步中国的老同事们,“有运营、法务、战略,还有以前Uber最大城市的总经理。” 在戴威看来,张严琪给ofo团队带来的不仅是人才,还有“战争意识”,“ofo之前的团队是没有战争意识的,都是独立决策的。在竞争局面里需要有博弈,制定策略也要顾及对手的打法。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他会说如果对手这么做怎么办。现在,我们会做沙盘推演,如果其他人这么做,我们怎么做。” 张严琪的战斗经验,得益于当年滴滴和Uber的战争,他说,“就像是下棋,对方下一步你下一步,你很可能因为对手的动作发生改变,这是动态的。这就像是格斗,在家打沙袋你永远都可以赢,也可以有很多花拳绣腿的动作,但是真正的格斗是ugly的。打过仗的人和没有打过仗的人,对事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采访程维的时候,身边人评价他有一种“合并梦想”的本事,杨品杰说,“戴威的身上也有这种魔性,能聚拢一帮牛人。”拉杨品杰入伙,戴威只用了一顿火锅的工夫。但是戴威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杨品杰笑称,“都是套路”。 2015年9月,张巳丁那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风靡之时,杨品杰也是ofo的用户之一。到了年底,ofo的天使投资人组局,戴威和杨品杰都在场。就是在那场饭局上,杨品杰在醉意间被成功“洗脑”。 杨品杰回忆,戴威给他看了两段视频,其中一个已经忘记,另一个是日本的广告片《人生不只是马拉松》。镜头中有一堆人在跑马拉松,突然镜头停止,大家四散跑开,有的去结婚了,有的去看电影,有的去养猫。“表达的意思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多种多样。”杨品杰嚎啕大哭,“在那个时间点,非常戳我(的泪点)。”让杨品杰最有成就感的是,2015年年初在百度上搜索“共享单车”,什么都搜不到;但是现在一搜一大堆。 舍命狂奔 天刚蒙蒙亮,张师傅已经将数十辆小黄车排在望京地铁口。这样的搬运,每天都在重复。 地铁、公交站、小区门口,北京几乎每一个人流集散地,都有小黄车和小橙车的身影。原本分别盘踞北京和上海、校园和城市的两个共享单车玩家ofo和摩拜,去年8月份在北京战场正面交锋。 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在上海试运营,同年8月开始在北京投放,扫码、无桩、电子锁等设计迅速引爆媒体、社交平台,共享单车的概念旋即在街头巷尾被热议。 我问戴威,“当时压力大吗?” 他笑笑,“当然啊,之前一年都是默默在学校做,从来没有竞争过。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四五个月,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竞争的惨烈,太多事都是被推着往前走。”摩拜惊现北京街头,ofo走出校园的脚步瞬间提速。戴威反思,“最初想要做到2000个学校再做城市的策略是错误的,竞争让我们很快纠正了这个问题。” 时间拉回到“海淀小黄车”的2016年3月份,戴威有些后悔,“当时已经布满大街小巷了,为什么不能放开让老百姓用呢,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城市用户有这么强烈的需求。”如果那个时间干脆放开,或许ofo会发展更好。杨品杰说,当时确实没有想到城市用户的势能那么大,现在有些后悔,“进城市晚了五个月”。 但戴威的生存法则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创业阶段的公司,与大公司相比,制度不健全、缺人才、文化不完善等等都是问题,这种状况下没有增长,肯定得死。用他的话说,“一快遮百丑”,创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舍命狂奔。 除了正面战场的交锋,资本战场也并不平息。此前有媒体报道,ofo和摩拜在2016年9月的融资僵持了半个多月。 一位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6年9月,整个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比较大,投资人分别见了ofo和摩拜,但都不敢出手;而两家公司也很难受,因为虽然见了很多投资人,也有人表示兴趣,但真正白纸黑字敢投的不多。”滴滴当时也在犹豫要不要自己做,短途出行是其在出行领域覆盖的盲点。当时,投资人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滴滴投资摩拜或者滴滴自己做。 滴滴会不会自己做?这也是朱啸虎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作为程维和戴威的“红娘”,朱啸虎称,“当初我们投ofo的时候就跟滴滴说过,因为共享单车这个事情是和滴滴的业务有相关性的。”他和滴滴说好,先做早期布局,等时机成熟了滴滴再进入。这个“时机成熟”,出现在去年9月26日,戴威和程维敲定融资意向也是在金沙江创投办公室。 回忆起和程维的第一次见面,戴威印象深刻,“当时小范围的分享会上,我坐在台下听他发言。直到去年9月份融资的时候,才真正聊过几次。现在经常聊聊微信,程维在发展方向、战略上会给我一些建议,毕竟他打过那么多战役。” 我追问,最受益的一条建议是什么?戴威欲言又止,“这个不能说,是ofo即将要推的一些事情。” 当滴滴战略投资ofo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滴滴为什么没有自己做? (编辑:青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